社保缺口有多大?根据我们的预测,从2022年以后的20年里,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每年将减少800万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接近1200万,社保收支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考虑财政补贴,我国社保基金实际上已经入不敷出,2018年的缺口在6000亿以上。近年来社保基金财政补贴的金额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已经超过9%,寻找其他的“开源”渠道更加紧迫。
2、国资划转缓解三大难题。通过国资划转补充社保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思路,但即使考虑到即将进行的第三批划转,也仅有6000亿左右的规模。而事实上,国资划转社保可谓是一举三得。一是可以缓解社保资金压力,如果按照2017年国有资产10%的规模测算,补充社保的幅度可以达8.7万亿。二是可以提高国企效率,根据我们测算,进行混改的国企在混改实施完成之后,相比未混改的业绩表现有明显提升。三是可以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也为民营经济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3、未来推进方向可能如何?未来若能赋予社保部门对划拨的国有股权拥有更大的处置权,或许可以让国资划转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行业选择来看,当前国资在部分竞争性领域占比还偏高,可以考虑进一步压缩占比。从企业选择来看,其他经济体国企改革的经验均表明,经营绩效较好的国企应为首选。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北三省、青海等社保缺口较大的地区可先试先行。
中信证券:美联储下半年预期降息1-2次国内大概率降息
全球经济同步性增强,货币政策国际协同性增强。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货币政策继续向偏鸽方向转变、多数央行陆续开启降息的背景下,若美联储7月降息如期落地,阻碍跟随降息的因素正逐渐消解。在美联储下半年存在1~2次降息的预期下,下半年国内降息是大概率事件。
全球货币政策的协同性日益显著。从M2同比增速来观察可以发现,除中国外的主要经济体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货币政策的同步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的货币政策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这导致了M2水平的抬升而与其他各国背离;从政策利率变化的角度去看,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整体有着相当高的协调程度,并且以相机抉择为规则的逆周期调节特点明显;从近期各国央行的动态来看,全球主要央行再次出现了货币政策的共振,持续向偏鸽方向转变,全球货币政策的协同性较为明显。
货币政策周期背后是经济周期。从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2008年之前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较为同步,2008年之后货币政策多为提前操作;从美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货币政策服务于经济周期倾向明显,并且综合考虑经济运行状况并服务于宏观经济的相机抉择规则是美联储实行货币政策的关键;而从欧盟区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其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前后虽说政策目标不尽相同,但两者关系依然紧密并表现相对同步。
全球经济同步性增强,货币政策协同难以置身事外。从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PMI历史数据来看,中国、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经济形势从2017年起重新回归协同;同时从通胀角度观察后发现,中国、美国与欧元区三地通胀水平短期内存在波动性,但长期来看,通胀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协调同步。在全球经济协同不断增强,致使货币政策周期更加强劲的背景下,政策的溢出效应或外部性进一步显化,此时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会随着周期的力量不断强化。
阻碍跟随降息的因素正逐渐消解。2018年以来的数量宽松对宽信用的促进效果仍然十分有限,当前国内和全球经济增长都有所疲累,适当下调政策利率并配合稳杠杆政策有助于实现稳经济的目标。通胀焦点转向PPI通缩,PPI转负将导致企业端面临的实际利率上升,适当降息也成为政策需求。中美利差水平较高,对降息不构成制约。若美联储7月底如期降息,中国央行选择在7月跟随美联储降息是降息时间窗口博弈的占优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