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是指医生对患者进行疾病检查,对患者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分类鉴别,以确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和途径。
对患者进行问诊,收集病史资料,是临床诊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病历对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提供诊断线索。
2020年2月13日,湖北省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报中提到,根据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版5版),湖北省近期对以往疑似病例进行了调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修正,新诊病人按新的诊断分类进行诊断。
除湖北外,其余省份仍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湖北省增加了“临床诊断”的类别。而且,湖北省放宽了“疑似病例”的标准:不论有无流行病学史,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以及“发病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或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这两项临床表现,均可作为疑似病例予以考虑。怀疑病例有肺炎影像学表现者,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
也就是说,只要可疑病例拍CT,具有新冠型肺炎肺病变特征,未经核酸检测,就可成为临床诊断病例。
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组专家、副院长童朝晖说:“我们看病诊断肺炎,能拿到的病原,就是二三十个,剩下的七八十个,要靠临床诊断。”增加临床病例的诊断,有利于从临床思维和临床医生的临床路径两个方面对临床医师进行多方面的判断。
在之前的时期,我们主要依靠核酸进行确诊病例的研究。事实上,根据我们的临床诊断标准,存在着大量的疑似病例。
就临床工作而言,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诊断:第一,如果患者在湖北或武汉地区,一定是有流行病学史;第二,发热、呼吸道咳嗽、憋气等症状,这是临床症状;第三,临床上有症状,查体检查;第四,CT扫描。比方说我们常见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其阳性率和培养阳性率都要高出2/3,而且大多数都是依靠临床医生对临床病例进行下一次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