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还被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现如今更多的男性同胞步入了带娃阶段,曾经选车注重操控驾驶也变为了眼下的7座、舒适、大空间。而今天我们试驾的这款车可以说让步入中年危机的男同胞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它就是福特新锐界ST-Line,至于这辆车为什么能抵御中年危机呢?一起往下看。
之所以称其为“中年危机的解药”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ST-Line套件加持下外观的运动感剧增,其二是新锐界驾驶起来有着雄厚的动力储备以及轻快的驾驶质感。而本次试驾活动分为两个车型进行体验,因此前对新锐界ST版本进行过赛道试驾,所以不再过多赘述,我们选择了日常较为走量的ST-Line版本进行体验。
新锐界ST-Line黑色钢琴漆的中网和ST车型如出一辙,而下方专属的运动组件更突显了整车运动气息,远远地看上去很不好惹,相较于前脸的视觉冲击力,车身侧面设计似乎平淡了一些,但电镀处理的20寸轮毂,还是有着很强的质感。车尾黑色面板与两侧LED灯组相连颇具层次感,下方的大口径双边镀铬排气也极为讨人喜爱。
内饰风格还是福特经典的设计依然是熟悉的味道,但换装12.8英寸的中控屏幕后让显示效果得到提升,操作也十分的流畅顺滑,新融入的旋钮式换挡机构也为储物空间让了路。细节上与ST车型相似,只不过FORD PERFORMANCE的标识变为了ST-Line,但这些小细节都在向你宣称它的不一样。
作为七座车型,新锐界ST-Line保持了一贯的优良传统,空间表现极佳,常规的五座状态下能提供十分舒适的乘坐空间及超大的储物空间,而七座状态下也能带来合适的乘员环境并兼顾装载能力,可以说是七座车的典范所在了。
新锐界ST-Line依旧搭载了大家所熟悉的老款车型上的那台2.0L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80kW,峰值扭矩390N·m,参数上也没有任何变化。而传动系统方面,由原来的6速变速箱换位了全新的8速变速箱,并配备AWD智能四驱系统。
新锐界ST-Line的动力储备十分充沛,无论是高速路段还是城市路段,均没有任何吃力的表现,虽然新锐界ST-Line自重近两吨但较为轻快的设定和调校还是使其有着十分轻松舒适的驾驶感受。而新锐界ST则更为激进,厚重有力的驾驶质感以及充沛的动力储备使其在高速上的优势尽显无疑。
新锐界ST-Line的油门初段设定偏迟缓但调校的十分跟脚,而发动机优异的低扭输出令整个起步过程相对轻松。跑起来进入到中后段加速时,明显感觉整体动力储备的充分,高速巡航状态下再次深踩油门依旧有着不俗的动力供给。切换至S(运动模式)后变得更为积极,油门踏遍也相对“敏感”,这样的动力表现对于满足日常驾驶绰绰有余。
传动系统方面,新锐界ST-Line搭载的8AT变速箱与这台2.0T发动机匹配相当完美,突出了整车偏向家用的定位。实际驾驶中变速箱表现的相当平顺,甚至可以给人一种CVT变速箱的错觉,在需要加减挡时也能聪明的领会驾驶者的意图,换挡逻辑清晰,只需要深踩油门,变速箱便能完成降挡需求,整套动力系统的搭配属于相当好开的范畴。
新锐界ST-Line和ST有着明显的区别悬架设定并没有特意强调路感,而对于大部分颠簸和起伏路面都进行了过滤也可以在抛跳后及时拉住车身不产生多余晃动,对于细碎颠簸路面的处理也十分优异。经过体验不难发现,新锐界ST-Line不像ST车型那样注重操控,整体的调校更为稳健,即便是大七座SUV对于侧倾的抑制也相当到位大大增强了驾驶信心。
在整个试驾过程中,我们驶过了盘山路、砂石路面、湿滑路面以及常规的铺装路面,新锐界ST-Line所配备的智能四驱系统在此时便发挥了作用,虽然不是硬派越野车那么强调四驱能力,但主流使用场景便是如此,常规状态下多以前驱为主,在需要急加速和打滑情况下,系统会自动将驱动力分配给有附着力的车轮,从而提供更佳的脱困能力。此外,新锐界ST-Line对于NVH的处理也相当不错,即使是车速破百,车内也并不会有太多噪音,尤其是对路噪与发动机噪音的抑制十分出色。
经过了一天的试驾,让我对新锐界ST-Line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打破传统七座SUV“老气横秋”的设计壁垒,改走极致运动的路线使其特立独行,从外观上看与ST车型仅仅相差LOGO及轮毂也让它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结合上驾驶的优异体验和运动激进的外观设计还有灵活多变的空间,这不就是开头所说的“中年危机解药”吗。新锐界ST-Line如此这般,可谓是给了即将步入中年的男性消费者最后骄傲倔强的机会。
根据上次我们网站做的小型SUV大横评发现,其余选手都在拼精致感、豪华感或者操控性时,BMW X1凭借着变态的加长幅度,在这个级别本不该有的大空间优势下对其他对手进行了一次降维打击。管它加速多少秒,麋鹿测试极限多高,后排座垫短甚至发动机几个缸?!
就问你一句:同样20W出头,给你宝马的logo再配超大空间,香不香!!
是的,杀伤力太大了,但X1把原本可能X3甚至X5该做的事情给做了,那么它原本定位入门豪华SUV里,本该有的紧致和紧致感哪去了呢?
且慢,这不是还有X2么。现在X2已经实现国产化,摁上了华晨宝马的Logo,所以这兄弟俩现在就是一套互补的组合拳,X1上原来该有的东西,已经交给X2去继承了。
原来该有的紧绷硬核的操控
之前试驾会结束后,我由衷而发地感叹到:原来,过去执着于硬核操控的BMW并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序列变了!以前E46,E90之魂,现在估计在进口的2系跑车上,而过往E84后驱X1的操控,现在由X2来继承了。
如果从这个维度去理解,你对这样的X2会欣然接受。
是的,它的操控非常硬核。别说是顶配19寸防爆胎的版本,就算是我们体验的稍微入门一点的,配备18英寸米其林3ST防爆胎,依旧是硬得出翔。这么说吧,自从我把自己的ATS改成18寸后,已经很少有原厂非性能版,能比我的车更硬、更颠、胎噪更明显,X2算是一个。
对于普通家用用户来说,这些肯定都是影响舒适性的致命槽点。但放心,上述都提到了,这部分的用户现在已经被加长的X1吸引过去了,所以现在能放任这样大的X1不顾而来看X2的,我认为他们的诉求一定是非常鲜明,个性且硬核。此时,这样硬核的X2或许还能对他们的胃口吧。
目前公布的版本,有且仅有一款sDrive 20i是1.5T三缸发动机(可惜没有体验到),其余的都是我们驾驶的都是25i,2.0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版本,192匹马力,280牛米的扭矩,应付这样一台紧凑小巧的SUV真的是游刃有余。
尤其是前段涡轮介入的爆发感非常强。强到什么地步?这么说吧,在山城重庆市区内试驾,陡坡路段起步,前驱版本的X2油门稍微给多点,前轮都会疯狂地绕地,跳轮现象非常明显。
当然,这部分也要归功于这套7速的DCT变速箱,本身DCT的传动就比较直接,高效些。而跟大部分DCT一样,这套变速箱在动力输出上虽然一样做到了线性,但是还是跟AT感受有所区别,少了AT那种无时无地有股力在助推的感觉。所以如果轻踩油门,没有触发降挡时,会让人产生一种油门踩空了的错觉,因为此时动力已经很线性地、悄悄滴攀升上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国产X2官方非常自信地指出了排气管的口径达到90mm。对于原厂车,尤其是原厂SUV来说其实也算夸张了,所以原地着车时候,尾部传来的突突声还是挺明显的,配合硬核扎实的操控感受,这台X2比很多改装车开起来更像改装车,战斗范儿很足。
尤其是在山路上,那种细碎震动路感的传递,车头对转向执行灵敏的程度,整体体验像极了我朋友的改装MINI。所以,对于国产后华晨宝马的X2的动态评价,我维持进口版本的原判:这真的就是一台BMW Logo的MINI啊。
尺寸,入门紧凑型豪华SUV本该有的小巧
关于外观这部分,我就不多费口舌了。基本上X2的造型是跟进口版本保持一致的,包括C柱上的BMW logo,也得以保留。官方说,这是原车上最多BMW logo的车子,想想也是,算上方向盘、轮毂盖、前后标,总共9个,或许这也算个卖点吧。
X2全系都带有M套件,分别为M越野套件和M运动套件。除了轮毂的条幅,包围和配色的区别在于,M越野套件会有更多灰色的塑料件装饰,而M运动则是黑色,仅此而已。
整体观感上,X2确实非常地低矮,紧凑。1555mm的车高,并没有比太多的轿车高多少,当然离地间隙摆在那,这也是为什么X2开起来像轿车但坐姿其实并没有像其他BMW轿车那样低矮。
总而言之,X2从形体上和操控上,都是非常接近上一代代号E84的后驱X1,紧致、紧凑、低矮。
空间,完美诠释“够用”二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你们都嫌弃现在加长的X1太居家,甚至油腻,想独享X2的这份清爽,代价就是,内在空间比较局促。
尾厢空间还行,比大部分的两厢车还是大一些的,并且支持424比例放倒。内部设计也比较规整,跟竞品比,主要劣势仅在于横向宽度。
可第二排的乘客空间,就完全体现出外形紧凑的代价了。若是一般的汽车小白,拉开门的一瞬间似乎觉得问题不大,肉眼可见的空间感还是不差的。仔细比对,你就能发现,其实这样的空间感,是牺牲的是坐垫的长度和宽度。
无论前排还是后排,对于我182cm的身材来说,大腿支撑性都是比较缺乏的,导致了无需太长时间的驾驶,都容易产生疲劳感。后排坐垫更是如此,虽说是支持424比例的三段式放倒,对于后尾厢空间的载物扩展性很不错。但乘坐舒适度确实一般,就算靠背也是支持424的角度可调,出来的效果也只是没那么陡,陡,非常陡。
值得点赞的是,这次X2高配车型的前排座椅配备的是一体式座椅,不仅颜值酷炫,乘坐感受,支撑性和包裹性都会比入门版本的好不少,预算充足的建议加钱上。你想,既然你弃X1选X2,证明你的诉求不是温饱,而是要展现个性,要威。所以,威就要威到尽!
另外,在科技配置的功能性上,X2还是保障的。比如最新的BMW iDrive7,语音控制,支持CarPlay和百度Car life。同时,前后排的数据接口也不少。只是USB仅有一个,其余的除了前排的12V电源外,都是TYPE-C的数据接口,以目前的数码产品来说,略微超前。
不过CLAR平台上的那些特色装备,比如手势控制、循迹倒车(后悔药)等就无缘前驱平台的X2了。所以,平台化带来的产品层次划分高下立见。
都说一线大厂刀法精准,这下你们明白了吧。20多W预算,要家用实用空间有X1,精致紧凑X2,X3内部空间又不入X1大,凭什么还卖这么贵?就是有平台优势,装备更先进,动态质感更完善,说白了就是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