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研究突破到科技成果绽放,看疫情防控战中的上海力量

2020-02-14 10:38:44    来源:    作者:

战胜疫病需要科技支撑,科研攻关必须争分夺秒。

上海正按照市委书记李强的要求,努力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科技力量、上海力量。

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上海在流行病学研究、检测试剂研发和应急药物开发三个领域启动了首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成功分离4株新冠病毒毒株、快速推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人工智能技术投入武汉火神山医院……一项项攻关与创新正与疫情赛跑。

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陆敏表示,上海将聚集疫情防控需求,建立健全应急协同机制,持续跟踪落实科研攻关任务,做好科研布局。同时,上海建立了跨部门科技攻关工作组,负责布局实施应急科研任务,加快临床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基础研究发力

此次疫情,上海持续推进的科创中心建设显现成效,连出重磅。

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论文,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和传染人的机制给出了学术解释,为了解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原生宿主,以及评估病毒在物种间或人类之间公共传播的风险迈出了重要一步。

1月28日,复旦大学应天雷等团队联合攻关,首次发现SARS-CoV特异性人类单克隆抗体CR3022可以与2019-nCoV RBD有效结合。CR3022或有潜力被单独或与其他中和抗体组合开发作为候选疗法,用于预防和治疗2019-nCoV感染。

1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上海分部崔杰研究组成员魏小曼、李祥等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在线发表文章,他们根据目前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分析结果及公共数据库里上传的基因组比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推测出此次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进化机制,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复旦大学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P3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实验活动。

目前,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和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两家P3实验室已经成功分离了共计4株新冠病毒毒株,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活性评价提供了重要条件。

疫情当前,对药物的临床需求十分紧迫,但是药物研发是一个相对比较费时的过程。

中科院院士陈凯先介绍,在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上海市也在积极推进一批已上市药物、或者至少已经具备一定临床研究基础的药物,包括羟氯喹等,开展抗新冠病毒肺炎新适应症药物研发。

陈凯先透露,氯喹在体外研究中已经展示出了很好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已被国家科技部、卫健委作为临床试验药物。

此外,上海药物所和上海科技大学于1月25日公布了30个可能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老药和中药名单,供一线治疗参考使用。次日,上海药物所和上海科技大学成功测定了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的高分辨晶体结构并对外公开,这也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了支撑。

从基础研究突破到科技成果绽放,看疫情防控战中的上海力量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评价系统”界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供图

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活跃在抗击疫情的科技一线。这与上海一直以来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理念分不开。

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需要围绕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创新需求,不断建立完善政策扶持与服务链。

疫情当前,上海没有忘记帮助科技企业渡难关稳发展。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陆敏介绍,全市国资创业载体积极行动,响应免收房屋租金的举措。据不完全统计,相关房租减免金额将超过2亿元。

他还透露,2020年上海的年度创新资金将会更快更便捷,争取5月份资金就能拨付到立项企业手中,预计惠及小微科技企业超过2000家,市区共同落实资金超过4亿元,普惠力度较前几年有明显增加。

正是有了前期不断的投入,到了关键时刻,等来了科技企业和成果的“绽放”。

陆敏还透露,上海将聚集疫情防控需求,建立健全应急协同机制,持续跟踪落实科研攻关任务,做好科研布局。同时,上海建立了跨部门科技攻关工作组,负责布局实施应急科研任务,加快临床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1月28日,在公众最需要引领和方向的时候,汤钊猷、闻玉梅、邱蔚六、戴尅戎、葛均波、金力、宁光、张志愿、陈国强、樊嘉、黄荷凤、马兰12位院士联名向市民发出倡议书,共同向全社会呼吁:科学认知新发传染病,配合排查、及时就医、做好防护。

在倡议书中,他们写到,“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来就是一部疾病斗争史。实验室里、无影灯下,我们征服了一个个病毒,书写了一次次奇迹,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一次考验,需要我们并肩承受;这是一场硬仗,需要我们携手作战。在一切疾病与困厄面前,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医患同心、全民同行,守护健康、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为这座卓越的城市书写传奇,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创造历史!”

科技之城不仅需要突破性技术作支撑,更要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来坚定每位市民继续前行的信心。

物资困难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当注意到非常时期存在医疗物资供需对接困难的问题后,一个名为“新冠肺炎物资公益平台”的数字桥梁在三天时间内架起。

全国21个省市的224家医院的需求情况:哪家缺口罩,哪家防护服还不够?各家单位应该联系谁,地址是多少?……在这里都能一一获悉。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下属平台“智能交通工程中心”的技术人员放弃假期,运用GIS(三位可视化应用)地图发布医疗物资及原材料需求,构建了全国各个省市的“需求清单一张图”,支持“物资类型”“城市区域”“发布时间”等多维度查询。

科技创新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科学的手段和思维方式在帮助城市克服重大挑战之时,也将引领上海更坚实地走向未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