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E 2025观后感:机器人家电化 陪伴能否长情?

2025-03-28 16:40:02    来源:新经网    作者:冯思韵
很多朋友不知道【AWE 2025观后感:机器人家电化 陪伴能否长情?】,今天小绿就为大家解答一下。

AWE 2025观后感:机器人家电化 陪伴能否长情?

  清洁家电的AI化更让人直呼“离谱”。石头科技的新品G30S扫地机,仿生机械手能避开拖鞋、分类收纳散落的乐高积木;云鲸的洗地机器人逍遥002甚至计划接入DeepSeek,未来可能在你出门前就预判哪里需要打扫。厨电领域,老板电器的“AI食神”大模型整合了40年烹饪数据,从识别蔫掉的青菜到生成控糖食谱,全程只需动动嘴;方太的机械臂则直接接管厨房,切菜、控火、撒调料一气呵成,网友调侃:“以后做饭真就‘有手就行’了。”

AWE 2025观后感:机器人家电化 陪伴能否长情?

  技术成熟度上,AI大模型与硬件的结合已突破临界点。以华为鸿蒙智家的“无感服务”为例,冬天洗澡前热水器自动排冷水、洗完澡后浴室自动除雾,这些过去需要手动操作或语音指令的环节,现在完全由系统预判完成。这种“伴随式进化”让技术真正隐形——最好的智能,可能就是让你忘记它的存在。

写在最后

  当宇树机器人以30万元单价在海信展台“带货”,当追觅的魔法原子人“小麦”主持对谈环节,质疑声也随之而来:这些炫技式展示离真实需求有多远?答案或许藏在两个维度。

  比如,靠扫地机器人起家的追觅科技,这次直接把冰箱、洗衣机、空调搬上了展台,创始人俞浩的“99%空白市场论”成了跨界宣言——当传统家电品牌还在卷价格、拼参数时,跨界玩家们正用技术复利撬动更大的蛋糕。

  AWE 2025揭示的未来图景中,机器人家电化绝非昙花一现的噱头,而是技术、需求、资本合力推动的必然趋势。但要让这份“陪伴”真正长情,行业仍需跨越三重门槛:技术端需解决多模态交互的精准度(比如机器人能否分清“帮我拿药”和“帮我倒掉药”),体验端需平衡“无感服务”与用户控制权(别让智能变成“自作聪明”),伦理端则需建立人机共处的边界共识。

  市场需求层面,老龄化与独居经济正在催生刚需。海尔展出的外骨骼助行机器人能帮老人上下楼梯,九牧的智慧卫浴空间会提醒独居青年按时喝水,这些产品看似小众,却精准击中了“孤独场景”中的服务真空。一位体验者的话很扎心:“它不会抱怨我总点外卖,但能记住我喝咖啡不加糖。”

  与此同时,手机厂商们不再满足于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凭借在智能交互与硬件制造方面积累的优势,纷纷将目光投向机器人新赛道。车企们也不甘落后,纷纷将人形机器人设为“下一站”。 此外,在AWE 2025上,海尔智家、追觅科技、石头科技等多个家电企业也带来了机器人产品。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灯光暗下,2025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的喧嚣暂告段落,但这场以“AI科技·AI生活”为核心的展会,却给每个观众留下了一幅未来生活的拼图。当机器人从展台的“黑科技”变成客厅的“沉默助手”,当AI大模型从参数堆砌走向场景渗透,一个问题浮出水面:机器人家电化究竟是行业趋势,还是资本催生的营销噱头?

  当然,质疑并非全无道理。30万元一台的宇树机器人注定只是少数人的玩具,数据隐私泄露风险仍是悬顶之剑,技术伦理争议也从未停歇。但回看历史,洗衣机取代搓衣板时也被质疑“费水费电”,智能手机普及前更多人觉得“能打电话就行”。当AI大模型持续进化、硬件成本随规模下降,机器人家电化的终局或许不是“是否普及”,而是“以何种形态普及”。

  如果说2024年生成式AI还只是家电行业的“实习生”,2025年它已经成了“全能管家”。

  【CNMO科技】2025年,人形机器人从科幻电影中的虚构形象,真切地走进了现实生活。在蛇年春晚的舞台上,一群身着花棉袄的机器人欢快地扭起“秧歌”,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人形机器人这一领域。

AI技术深度渗透

  这些案例背后,是AI从“功能插件”到“系统大脑”的质变。过去厂商总爱吹嘘“搭载XX个传感器”,现在他们更愿意说“我们的产品会思考”。

  这届AWE最让人意外的不是技术有多炫,而是品牌们“不务正业”的劲头。

  对此,CNMO推出“人形机器人'新事重重'”专题报道,本文将和大家讨论的是“机器人家电化”。

家电圈掀起跨界风

  石头科技从扫地机器人“跳”进洗衣机甚至智能汽车赛道,格力、海尔则借力DeepSeek大模型构建全屋智能生态,这些动作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未来的家电行业,拼的不再是单一产品,而是谁能用一套方案“承包”你的生活。

  如今,众多行业巨头纷纷投身其中,围绕人形机器人展开的激烈竞赛已然拉开帷幕。英伟达更是早已敏锐捕捉到这一新兴赛道的巨大潜力,欲将人形机器人领域打造成公司市值增长的下一个万亿级突破点。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这届AWE上,一个名为DeepSeek的开源大模型成了隐形主角:海尔的“三翼鸟”智慧家庭靠它实现了“囤货模式”和“家宴模式”的自动切换,连冰箱里的土豆快发芽了都能提醒你;TCL的电视接入DeepSeek后,不仅能根据你的观影习惯优化画质,还能在你看球赛时自动调低空调噪音;海信电视的遥控器干脆变身“家庭智慧中枢”,一键切换观影、聚会、睡眠场景。

  正如一位参展商所说:“我们不是在造‘人’,而是在造‘更好的工具’。”当机器人学会沉默地浇花、智能冰箱懂得在深夜调低运行噪音,人类或许终将明白:科技的温度,不在于它多像人,而在于它多懂人。

  华为的展区更是把跨界玩出了新高度。半个场馆的沉浸式场景里,鸿蒙智行汽车与全屋智能设备无缝联动:你刚在客厅用语音关掉空调,上车后导航已自动规划好避开拥堵的路线。这种“人-车-家”三维生态的构建,像极了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却也直击现实痛点——当服务边界消失,体验才能真正无界。

噱头还是趋势?


以上问题已经回答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请关新经网网站 (https://www.xinhuatone.com/)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